看室內LED“大顯示”崛起,有哪些應用場景已被步步占據
室內LED“大顯示”的崛起
其實嚴格說起來,LED室內顯示屏市場的發展與小間距技術發展是密不可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啟了LED顯示屏大面積應用時代,而LED顯示屏進入室內場景,是在小間距技術逐漸成熟穩定之后。2012年至2017年,LED小間距落地應用,間距技術逐步成熟,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小間距產品,憑借無縫拼接、顯示面積靈活、高亮低耗、對比度高等優勢,與液晶拼接屏和DLP拼接屏等其他室內大顯示產品競爭室內顯示市場。這一階段的LED顯示屏雖然優勢明顯,但由于在畫質以及分辨率等方面受LED顯示屏燈珠點間距影響的因素,在室內市場與液晶拼接屏和DLP拼接屏等顯示產品打得“互有來回”。而隨著LED顯示屏技術發展逐漸成熟,LED小間距產品的點間距漸漸縮小,顯示屏畫質分辨率逐漸趕超液晶產品,室內大屏顯示領域“一騎絕塵”,逐漸成為室內顯示應用場景的寵兒。
最早引入LED顯示屏產品的應當是安防市場及安全監控中心應用市場。隨著在近距離觀看的畫面顆粒感、長時間觀看的舒適度等方面技術上有了很大改進之后,小間距高密度、低亮高灰等顯示技術的快速突破,LED顯示屏與人們的距離再次拉近,也使得更多顯示應用市場對LED顯示屏開放,LED顯示屏進入了會議中心、教育領域甚至廣電領域等應用場景。而隨著LED顯示在顯示創意和內容展現的優勢,以及技術發展成熟后的成本降低,LED顯示屏憑借著自身視覺沖擊力強、表現力出色、廣告形式靈活、千人成本低等優勢在眾多的室內場景中發揮著作用,逐漸融入了機場、商場、酒店、高鐵、地鐵、影院、展會、展廳等多個場景,發揮著內容靈活、超大顯示的產品優勢。
技術升級,高清顯示場景嶄露頭角
早期,高清顯示市場一直由DLP顯示屏、LCD顯示屏主導,最主要因素就是,LED顯示屏的畫面構成是由一個又一個燈珠組成,不論燈珠間距多小,都無法比擬LCD和DLP。LCD是利用液晶分子的光電效應改變液晶單元的透光率或反射率來實現畫面顯示,而DLP是通過核心的DMD顯示芯片進行數字處理,光線經過色輪后抵達芯片上完成顯示。顯示原理的不同導致畫面效果不同,而對于LED顯示屏來說,如何在近眼模式下不出現明顯的像素色塊和顆粒感,成為首要攻克要點。
隨著點間距進一步縮小,顯示屏封裝技術升級,近幾年LED顯示屏逐漸攻克室內高清顯示市場。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是會議場景和光電領域LED顯示屏的應用。會議場景屬于近眼顯示場景,隨著后來LED顯示屏的點間距紀錄不斷刷新。小間距顯示屏足以更好地滿足室內大屏幕對分辨率的要求,能夠顯示DVD、標清、高清、SXGA+等格式的高清晰畫面。數據顯示,2014年商務會議行業的視頻墻應用占整個視頻墻市場份額的15%左右,是小間距LED顯示屏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而在一些重要的會議場合,看著大屏的不止是現場觀眾,還有通過攝像機錄制后在電視上觀看的“場外嘉賓”,要經受現場觀眾和電視觀眾“兩雙眼睛”的考驗。也就是說在現場演播和攝像機直播的雙重使用環境下,LED小間距顯示屏要同時滿足低亮高灰、色彩還原、高刷新、系統的穩定性等多項高標準的顯示要求。而同樣在廣電領域,LED大屏幕顯示技術還應用在廣電領域的專業演播廳。在新聞、綜藝等各類以主持人為核心的節目播出時,常常需要借助主持人身后的大屏幕來展示必要的圖文信息或視頻,以配合節目需要。在廣電領域上,對播出效果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對顯示屏的各項參數都有嚴格的把關,例如刷新率要能夠達到一定要求,使得在攝像機拍攝下視頻時,不會因為兩者刷新率的差異而造成“黑色光帶”等問題。再如,由于主持人往往是位于顯示屏前方,因此演播室為了避免顯示屏過亮影響主持人效果,需要顯示屏能夠在較低的亮度下,實現較好的色彩還原和顯示效果,嚴苛的畫面要求,使得LED顯示屏擁有快速響應無拖影,高刷新率無頻閃,高灰度同時亮度可調節,寬色域和廣角度,智能化傳輸和控制系統等新的技術優勢。而憑借著這些優勢,LED顯示屏在廣電領域的作用已經無法取代了,成為專業演播廳顯示設備的“C位”主角。